普洱茶的泡法:生茶、熟茶的沖泡法有一些些的不同;另外除了用沖泡的方式外,也可以用煮泡法!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點選下一篇文章普洱茶煮法,即簡單、又可喝到茶的精華喔!
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,泡普洱茶的前置工作__(乾)醒茶__吧~~
「醒茶的主要目的為讓茶葉與空氣、水分進一步接觸,打破原本的穩定狀態,排除不良因素(雜味),使其性質變得相對活躍,讓茶葉內含物質能夠穩定釋出,進而展現普洱茶的最佳口感。」
撥茶
普洱茶依形狀來分的話有緊壓茶及散茶,而緊壓茶就需要以工具來撥開它,不過如果是比較鬆脆的茶餅,則可以用手輕撥茶餅邊緣;其散落的茶就夠泡了,亦可以保持茶餅的形狀。
如果你的普洱茶是結構較為緊密的緊壓茶的話,你所需要的工具區分為:
茶刀:適用於限制較鬆,條索較大的普洱生餅。扁平狀茶刀通常用不鏽鋼和一些特別金屬做成。太厚的刀身不簡略刺進茶餅,而太尖或許是有刃口的刀容易傷到自己的手。
茶錐:首要用於限制較緊的餅茶、磚茶、小沱茶等緊壓茶。茶錐一頭尖銳,當需要切制普洱茶時,使用錐體前端的尖刃可順暢的刺進緊茶內,只需輕加很小外力,即可完成緊茶部分的剝離。
茶盤:開茶時將茶餅、沱、磚放置於上方剝茶。可以防止茶渣散落,而且也較乾淨、衛生。



裝罐(醒茶罐)
將要醒的緊壓茶用茶刀或茶錐撥成散茶或5~8克的塊狀茶,放入醒茶罐裡蓋好就可以了,一般存放一周到一個月左右。
醒茶罐:亦可稱為茶倉。依所需存放的茶葉量,選擇合適的容量;建議選擇沒有上釉陶罐或者紫砂罐,主要是因为能够透氣。


通風
對於一些老茶,可以在裝罐前加上一個通風環節。方法很簡單,就是將茶葉開放式地放置於清潔、乾燥、通風處數日。這一階段是茶最容易沾染雜味的時候,所以要格外注意,通風的環境裡「不可有異味」、「不可受到日曬」或「長時間的燈光照射」。
通風的時間視茶品狀況而定,二三日或一周、兩周都可以,以便老茶散發不好的氣味。通風結束之後,再放進醒茶罐里就可以了(亦可用無異味的乾淨紙盒、紙袋都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)。
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重點了!好的普洱茶經過正確的存放、及正確的醒茶,最後也是要會泡,才能好好的喝出它的精華。
而普洱茶泡法為何呢?!
煮水
將水煮沸。水以山泉水優於純淨水優於礦泉水、自來水;軟水優於硬水。
投茶
把上述緊壓茶撥開後、醒茶完的茶,秤取所需克數(茶與水的比例約為1:20),投入壺中。
潤茶亦可稱為(濕)醒茶
將開水倒入壺中2~3秒再快速倒出棄之,或可溫杯用。
沖茶浸潤
可依據個人喜好的濃度自已斟酌,建議為前1~5泡時間為15~20秒、6~10沖泡時間為30~60秒,之後浸泡的時間則抓在1分鐘以上。
(潤茶、沖茶的水溫:以「嫩葉溫泡,老葉熱泡」的原則,生茶約為90℃、熟茶為100℃。)
普洱茶沖泡最講究「嫩葉溫泡,老葉熱泡」的沖泡原則。幼嫩的芽葉,表皮細胞角質層、蠟質層都比較薄,容易遭破壞而使細胞壁破裂,細胞液溢出,浸泡葉營養物質分解、轉化快,因此,浸泡幼嫩的普洱茶,水溫應適當低些,水溫一般掌握在90度到100度為好(開水落滾時)。
較粗老原料加工的普洱茶,表皮細胞角質層、蠟質層都比較厚實,細胞壁不易破裂,細胞液溢出少,浸泡葉營養物質分解、轉化慢,宜高溫沖沏,水溫控制在95度到100度為宜。
出茶
可先倒出至勻杯中,再分至各飲杯中品飲。
建議可以點擊下面影片觀看,我覺得影片中介紹的很有趣,將泡普洱茶的步驟分為「戳、沖、泡、倒、送」,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喔!
下面我們就認識一下泡普洱茶會用到的茶具!
家裡有瓦斯爐的就可以不需要用到煮茶器;而電子秤…如果憑泡茶的經驗、或自已喜歡隨手抓約鋪平壺底的茶葉量也是可以的喔!其它的茶具亦是如此,依個人需求選擇適合自已的即可!
煮茶器(燒水爐)
可依個人需求選擇瓦斯爐、卡式爐或電陶爐。


煮水壺
選擇自已可承受的重量,合適的大小及材質。 初級版的可選擇不鏽鋼壺、快煮壺…,而講求質感的或玩家等級的可選擇具鐵壺、銀壺、銅壺及陶壺來下手!
不鏽鋼壺:便宜、方便、耐用、易取得。

快煮壺:煮沸時間快、具有保溫效果。

鐵壺:優點為沸點溫度較一般不銹鋼壺高出度5~6,保溫時間長,有助於激發和提升茶的香氣。改善水質,可釋放微量鐵離子及吸附水中之氯離子。可補充人體所需鐵質,預防缺鐵性貧血。

銀壺:優點為可軟化水質、殺菌消毒、易維修、不沾染茶氣、不易結茶垢、可消除異味、適合沖泡各類茶,對於不同發酵度的茶起到不同的促進作,能夠發揚茶的香氣,增加頫的口感韻味。

銅壺:銅壺煮水會析出微量銅元素,可抑制細菌增長,且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性,可改善貧血、預防癌症、心血管疾病。其無需特別保養、經久耐用,用手觸摸銅器,其手油可以滋潤銅器;另外銅器不會生銹,但會氧化變色,可享有多彩的個人專屬質感。

陶壺:具有吸附水垢的功能,能夠有效淨化水質,提升水的口感及茶葉的茶香茶韻。重量上較鐵壺輕且價位上亦比鐵壺及銀壺親民。

電子秤
建議選擇精準度至少0.1以上,便於攜帶式的。

茶壺:
蓋碗可以準備一只、而紫砂壺為至少一只以上。
試茶時可使用蓋碗,因其不吸味的特性,可將茶的本質不增不減的表現出來。日常品飲時可使用紫砂壺,因具有吸味的特性,故不同的茶不可以用同一只壺泡;例如:泡高山茶的茶壺不可拿來泡其他茶種,否則會混味。比較講究的玩家甚至會分的更細,生茶、熟茶、入倉茶、乾倉茶…皆需備有其專用的茶壺。
紫砂壺:由於普洱茶適宜用高溫來喚醒茶葉及浸出水溶物,而紫砂壺的透氣性好且保溫性好,故選用紫砂壺沖泡為最佳。普洱茶有吸味的特點,紫砂就彌補了這一點,提升了普洱茶的香氣,滋味更醇厚,尤其適合有年份的普洱老茶。

蓋碗(杯):選購蓋碗時,除了考慮材質和整體造型以外,還建議以蓋碗內側純白為佳,這樣便於觀賞茶色。碗沿儘量寬些,以免燙手且更利於出湯。厚薄程度適中,太薄,雖輕巧卻易散熱,太厚則拿捏略顯沉重。 蓋碗既能呈現茶品的優點,又能顯現缺點,品飲者也因此能夠給予茶品更客觀的評價,這也是為什麼在審評時大多使用蓋碗沖泡的原因。

瓷壺:導熱適中,但散熱速度快,質地密實光滑不易吸附異味,適合「清香、重視香味」的茶。使用白瓷的另一優點為能充分展現茶湯色澤。

玻璃壺:導熱、散熱皆快,能欣賞茶葉舒展的情況及茶湯色澤。

勻杯
可透光性好的玻璃公道杯(便於觀看茶湯湯色)

飲杯
一般以白瓷或青瓷为宜,以便於觀賞普洱茶的湯色。

泡茶要準備的工具可多可少,可依個人的喜好準備!可簡易亦可講究…簡易的話,其實煮一壺水、有泡茶的容器、喝茶的杯子,隨處皆可泡茶。
而茶具,可選擇簡易的茶具組,方便出遊或上班族使用;講究的話亦可入手玩家版或具有收藏價值的茶具。
泡茶時除了賞茶、品飲外,能和同好們一起分享、交流、聊聊天南地北更是樂趣所在。
看完以上文章,馬上約個三五好友來一同喝普洱茶吧!
以下連結為普洱商家的購買連結,如果您有想找的品項可直接點選喔!


但若是需要為您推薦或查找的也可在迴響處留言~
或加 LINE貢爸喫茶趣http://line.me/ti/g/gme4QMwbzL詢問喔!

最後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加訂閱。 覺得文章內容不錯也請給我個鼓勵…幫我按個Like(最多可以按5次喔)! 謝謝您。
JC YANG
2019 年 6 月 25 日沖泡醒茶步驟很重要,決定了茶的好喝與否,趕緊分享給我老爸~
willierkimo
2019 年 6 月 25 日原來泡茶這麼多學問,看來要重新挑選茶葉與泡茶器具了
Dean
2019 年 6 月 25 日想請教一下版主,煮茶器的部分,瓦斯爐、卡式爐或電陶爐,三者的差異在哪,煮出來的口感一樣嗎~?
GONBA
2019 年 6 月 26 日瓦斯爐是住家常用煮水的器具
卡式爐是攜帶方便,但也曾看過住家的泡茶桌使用卡式爐
電陶爐則是外觀精美顏值高,一般都會搭配鐵壺、陶壺、銀壺等器具,注重整體美觀。
至於煮出來的口感其實都差不多,是在於使用的水質(例:山泉水)、煮水壺(例:鐵壺)比較有關連。
River KUO
2019 年 6 月 25 日圖文超豐富!很適合初學者學習耶~ 感謝版主!
Bill
2019 年 6 月 26 日泡茶真的是一門藝術阿! 正確的步驟是最重要的,才能喝到最原本的茶味。
Vi
2019 年 6 月 25 日很好奇如果沒有醒茶,口感的差異在哪呢?
GONBA
2019 年 6 月 27 日差在味道很單調,有些茶甚至會讓喉嚨卡卡的感覺。但這些感覺對初學者來說會是個很抽象的說法。
jess
2019 年 6 月 25 日原來茶葉也需要醒茶的阿? 我還以為只有酒要呢
不過泡茶也有這麼多眉角,真是長知識了
leochen
2019 年 6 月 26 日想問哪一種茶壺的材質比較好清茶垢呢?
還是其實都不好清XD
GONMA
2019 年 6 月 27 日其實不管是哪種壺都會產生茶垢,但銀壺是較不容易結茶垢的!但說到清茶垢…我是覺得現在有高科技去污棉,用來清茶垢還不錯用(但不要熱水清洗.會釋放化學物質),用在玻璃、瓷器上很省力!若是其它材質要清理茶垢,可以參考此文喔!https://read01.com/zh-tw/5jEBE.html#.XRR0RPZuI6Z
至於哪種材質比較好清茶垢…說實說這版主就不太有實際的經驗了,可能需要都先實驗一遍了XD。
Ambers
2019 年 6 月 26 日板主介紹的很詳細!我平常愛喝紅茶,但最近都喝普洱茶,聽店員說普洱茶的咖啡因含量最少,是真的嗎?
GONBA
2019 年 6 月 26 日其實要看店員給您喝的是生茶還是熟茶了。
老生茶因存放久,茶葉的內涵物質不斷的在轉化,因此咖啡因的含量則會越來越少。
熟茶因渥堆的方式加速了茶葉的內涵物質轉化,自然咖啡因的含量也少。
生茶則是5年內的茶咖啡因含量就很重。
但普洱茶跟其他茶種相較之下,咖啡因含量算少的了。
vicvicvvic
2019 年 6 月 26 日原來泡茶也有這麼多的眉角,以往看長輩泡的一派輕鬆,
真正了解也是一門大學問呀!
感謝版主整理圖文,好受用 🙂
Hui
2019 年 6 月 27 日泡茶真的是一門學問,每樣東西都好講究!
Daniel Li
2019 年 6 月 27 日泡茶也太講究各種細節了!現在很多年輕人應該都不會泡了吧XD
GONBA
2019 年 6 月 28 日泡茶要好喝確實有很多的細節要注意。
但貢爸近期發現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學習茶道。
傑克克
2019 年 6 月 27 日Good 版主介紹的很詳細
原來有那麼多多學問
J Ru Lin
2019 年 6 月 27 日好想喝貢爸泡的普洱茶哦!
Jenny Lee
2019 年 6 月 27 日感謝版主圖文並茂的教學,讓我學到了很多關於普洱茶沖泡的知識!
李樺
2019 年 6 月 27 日哇~普洱茶學問真是高深!!!版版真是太厲害ㄌ^^
YOU SYUAN
2019 年 6 月 27 日原來泡茶步驟、茶具都會影響口感,很棒的文!
鄭瑋齡
2019 年 6 月 27 日哇哇!學習到好多新知識❤
TzuTzu
2019 年 7 月 2 日原來泡茶有這麼多眉眉角角~
謝謝版主分享,真的是上了一課了!!